记者听说在江苏泗洪双沟镇塔河村,有一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帮助开的“饭店”,叫“和香满堂”,好评如潮。
近日,记者前往泗洪,打算探探店。
(资料图片)
刘莹,今天吃什么啊?
刘莹,一起坐下来吃点。
刘书记,今天菜真不错!
……
到达“和香满堂”时,正好赶上饭点,餐桌旁围坐着几位老人,他们一边聊着家长里短,一边吃着热乎饭菜,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记者发现,大家总提到一个人——刘莹。
刘莹是谁?这个“饭店”跟他有什么关系?
刘莹是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宣传部干部,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塔河村第一书记。
“过去,我们一锅饭、一个菜吃一天;如今,在代餐食堂吃饭,天天不重样,而且菜非常新鲜,荤素搭配营养好,非常适合我们老年人。”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选派的塔河村第一书记刘莹(左一)现场了解饭菜质量。
原来,去年6月底,江苏省委驻泗洪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到任后,人民银行南京分行选派的塔河村第一书记刘莹带领人民银行总行驻村锻炼的选调生曾敬诚、俞江、余鸿举、王永旭、陶瑞五位同志挨家挨户走访。通过了解发现,户籍人口近1700人的塔河村绝大多数青壮年都在外务工,常住的400多人中有三分之一是70岁以上老人,其中相当一部分老人还是独居。受收入水平低、长期形成的节俭习惯、家庭就餐人数少等因素影响,绝大多数老人平时“能简单就简单,吃饱就行”,菜品单一不说,吃剩饭导致腹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面对此种情况,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和江苏省委驻泗洪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决定想办法解决70岁以上留守老人一日三餐问题。
说干就干!
他们选择村内闲置房舍为用餐地点,并购置灶台灶具、锅碗瓢盆、桌椅板凳等食堂配套设施。很快,食堂建起来了。为减轻留守老人生活负担,食堂采取“个人交7元/天、村集体补贴7元/天”的模式,为老人共建一个温馨的家。
食堂虽建起来了,但今后的运营工作成了难题。
“我们不仅仅帮助把食堂建起来,更要建立长效机制,让食堂持续运行起来。”刘莹告诉记者。
为此,他们首先在经费上做文章,确保补贴资金持续到位。除了依靠村集体收入、乡贤捐助外,工作组确定了三项补贴资金来源:与镇政府沟通,明确镇政府代管的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帮促塔河村的产业项目每年收益10余万元全部用于食堂使用;与主管该项工作的民政部门沟通,争取每年视情况奖补1万元至2万元;扩大食堂经营范围,在老人代餐服务外,承办本村及附近村的红白喜事,在夏收等农忙时节为村民提供就餐服务,日常提供面点外卖和零点小炒。此外,工作组会同村“两委”班子群策群力,结合基层实际,制定了“双人买菜、第三人复秤、每日采购情况上墙公示”的采购管理制度,“出纳收钱、会计记账、村委会主任审核”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群众评价、村委考核”的人员管理制度,为食堂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过去老人在家,能将就一顿是一顿,我们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打电话怎么劝都没有用。现在有了食堂,不仅菜新鲜,品种也多,我们心里终于踏实了。”回村看望父母的马兰洋激动地告诉记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小”食堂的背后,折射的是“大”民生,更折射的是人民银行为人民的初心。
标签: